学农=很土?罗锡文院士为“农”字专业正名

【 字号   】

来源:光明网    2024-07-04 20:45

 

    7月3日,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“科创中国”广西行科技经济融合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。期间,华南农业大学教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接受了光明网记者的采访。他表示,当前社会对农业的认知需要“更新”,倡导更多人关注农业,鼓励青年学子树立“强农报国”之志,报考农业类院校及相关专业。

 

学农=很土?罗锡文院士为“农”字专业正名

 

    “用机器人来跟泥巴打交道!”

 

    罗锡文认为,当前社会上对农业可能仍然有刻板印象,觉得相比于计算机等专业,农业显得不够“高大上”。

 

    他分享了自己从无线电专业转型至农机研究的经历,并表示,随着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5G、大模型等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,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,大众对于农业的观念亟待转变。

 

    当天,罗锡文院士以《广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》为题,介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前景与实践。他表示,无人农场技术已在全国广泛推广,建立了30多个示范点。通过运用数字化感知、智能化决策和精准化作业等关键技术,无人农场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
 

    “现在要转变一个观念,我们是和泥巴打交道,但是我们是用机器人来跟泥巴打交道,转变了原来的农业生产方式。”他举例说,现代化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已经能够高效地完成60亩田地的插秧工作,远胜于传统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人工插秧效率;设施大棚和植物工厂通过精准控制光、温、水、气等环境因素,不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,更提升了品质。在贵港的水稻智慧无人农场,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后,预计亩产超过600公斤,达到当地最高水平。

 

    这些显著的进步都得益于人工智能、信息技术、控制理论和智能农机等跨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应用。罗锡文指出,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,他希望通过这些实例,能让大众对农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。

 

    “未来的农业就是无人农场!”

 

    民以食为天,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,无论科技如何飞速发展,人们对于食物的依赖和需求始终不变。当前,农村普遍面临年轻劳动力流失的问题,农田中多见的是“38、61、99”的身影——即妇女、儿童和老人,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。

 

    罗锡文告诉记者:“我不知道50年、100年以后计算机会发展到什么样子,但是我知道50年、100年以后我们还吃饭,我们还需要农业,我们还需要农机。所以,如果大家都不搞农业了,谁来种地?”

 

    他进一步阐释,尽管现在可以合成淀粉,但人们仍然更倾向于食用自然种植的水稻。农业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,更承载着人们对于“生活”的更生动活泼的需求。

 

    罗锡文坦言,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总体来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但仍面临诸多难题,如水稻种植和烘干机械化程度低,经济作物如柑橘、茶叶的机械化收获存在短板,蔬菜机械化生产难度较大等。为实现“让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”的目标,需加大创新力度,应用新的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和机械控制技术等,以突破这些薄弱环节,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。

 

    他表示,我国农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农业工程科技的支持,同时也更加需要年轻人加入我国农业工程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。他殷切期盼更多的人关心农业,动员更多年轻人报考农业院校。“年轻人来种地了,未来的农业就是无人农场!”

 

    采访尾声,罗锡文向广大有志于投身农业现代化的青年学子寄语:学农要爱农,学农要知农,学农要事农。“既然你下定决心要报考农业,那你就要爱农,要知农,要事农,做一个对中国的农业能够有所贡献的青年。”(光明网记者 战钊 李欣哲 武玥彤)

 

    原文:https://tech.gmw.cn/2024-07/04/content_37421198.htm

版权所有:中国工程院  网站标识码:bm50000001  备案号:京ICP备14021735号-3  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(中国工程院)  邮政信箱:北京8068信箱  邮编:100088  工程院位置图
电话:8610-59300000  传真:8610-59300001  邮箱:bgt@cae.cn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