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,冲锋在前、勇挑重担,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、重大任务的担纲者、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、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,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!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、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
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,弘扬科学家精神,引领工程科技创新,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。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
多国工程院院长共话“工程与可持续发展”

来源:国际合作局二处   发表时间:2023-06-13

【 字号   】

    5月26日,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“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—全球工程创新论坛”在北京举办。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克罗地亚等多国工程院院长联袂报告,围绕工程与人类未来、能源安全、气候变化、生命健康等深入开展探讨,倡导“开放合作、共享未来”。

 

多国工程院院长共话“工程与可持续发展”

 

    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致辞并作题为《工程与人类未来》的主题报告。他指出: 应立足于工程发展,加强战略性思考和谋划,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改进能源供给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;要从创新发展中寻找新的机遇和动力,为推动能源转型发展,特别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,针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建言献策;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工程科技领域的对话交流、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,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。

 

    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(CAETS)轮值主席、克罗地亚工程院院长韦德兰·莫纳尔(Vedran Mornar)以《工程师在建设未来中的作用》为题发言。他感谢中国工程师们帮助克罗地亚修建了佩列沙茨桥。他谈到气候变化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,如暴雨、洪水,极端高温天气和随之而来的干旱与野火,而气候变化、极端天气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。他呼吁人们采用“可再生能源+储能”等工程解决方案,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。

 

多国工程院院长共话“工程与可持续发展”

 

    美国工程院院长约翰·安德森(John L. Anderson)作题为《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》的报告(线上)。他建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努力使全球温升控制在1.5度以下;发展安全的能源系统,实现可持续发展,开发替代性能源;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各种措施,例如,制订沿海保护措施适应海平面上升,建设有韧性的基础设施抵御极端天气和洪水,推进可再生能源使用向净零碳排放转型。

 

    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吉姆·麦克唐纳(Sir Jim McDonald)作题为《面向 21 世纪的低碳能源系统:采用全系统方法实现净零》的报告(线上)。他分享了英方采取全系统方法实现净零的观点,即综合运用工程技术、政策、投资、社会参与等多种手段,以提供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未来能源转型系统。

 

    法国国家技术院院长丹尼斯·兰克(Denis Ranque)作题为《工程技术如何帮助法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挑战》的报告(线上)。他认为当前应着重关注健康和全球变暖,并提倡开展在能源、气候变化、数字医疗等领域国际合作,以助力应对挑战。

 

    德国工程与科学院双院长之一扬·沃尔纳(Jan Wörner)作题为《太空:技术研究实现韧性发展》的报告(线上)。他阐述了新冠疫情、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,并倡导在减缓、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开展全球创新合作,例如利用空间技术应对气候变化,助力国际空间气候观测合作等。

 

    中外多位工程院院长积极参加“全球工程创新论坛”,强调工程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,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以工程科技造福人类。本次论坛汇聚全球智慧,促进工程师们共同意识到在“工程与可持续发展”中承担的社会责任,有助于全球工程界凝聚合作共识,致力于在深化全球工程科技创新合作中探索应对挑战之路。

 

    (文/朱昱  图/2023中关村论坛)

版权所有:中国工程院
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(中国工程院)
邮政信箱:北京8068信箱
邮编:100088
电话:8610-59300000
传真:8610-59300001
邮箱:bgt@cae.cn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