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,冲锋在前、勇挑重担,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、重大任务的担纲者、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、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,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!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、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
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,弘扬科学家精神,引领工程科技创新,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。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
卢世璧:人民有难时,当然要冲在最前沿

来源: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  发表时间:2021-08-23

【 字号   】

作者:本报记者 崔兴毅    来源:《光明日报》(2021年08月23日 01版)

 

卢世璧人物素描。.jpg

卢世璧人物素描。郭红松绘

 

    【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】

 

    “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献给党和军队的医学事业。”

 

——卢世璧

 

   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,寻呼系统就是“总调度”,过去只要寻呼机“滴滴”一响,卢世璧院士便会闻令而动。于他而言,院士就是战士,是医生更是党员。

 

    “身祗此身要珍重留为家国用,学需便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”。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风雨飘摇、强虏恣肆的旧中国,肺结核医学专家卢永春用挂在墙上的书法,为儿子卢世璧心中种下救民报国的种子。

 

    卢世璧的医学生涯,几乎与新中国同步而行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卢世璧积极投身志愿军伤员的救治行列。1958年,已是北京协和医院科室骨干的卢世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,来到西郊荒野,参加建设全军总医院。尽管条件差,可他始终坚信“组织的需要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”。

 

    20世纪五六十年代,全世界约有一半中老年人患有关节病,而我国因腿疼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难计其数。当时,外部势力对华进行技术封锁。就在卢世璧迷茫时,老师陈景云给他指出研究方向:去攻克人工关节的研究,填补我国医学空白。

 

    在“一穷二白”的情况下,想攻克中国骨科界的“珠穆朗玛峰”,谈何容易? 没有资料,没有图纸,卢世璧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靠着当时国内仅有的一些外文医学杂志上的骨关节图片,用木头刻出了一个人工关节模型。找人画工业设计图、选金属材料、远赴深山寻找金属钛……每个环节卢世璧都亲力亲为。

 

    人工关节要保证插入骨髓后不松动。经过多次试验,1979年,卢世璧成功研制出固定人工关节的TJ骨水泥,填补了国内空白,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得以广泛推广。

 

    就是在这一年,卢世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他立下誓言: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献给党和人民,献给医学事业。攻克异体神经移植临床手术排异性难题、首创将记忆合金引入脊柱外科为患者治愈病痛……他用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知识分子的锐意进取,为国家医学创新、护佑人民健康作出非凡贡献。

 

    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、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……卢世璧创新攻坚的步伐并未因登上荣誉的顶峰而停滞。对党的忠诚和军人的使命感,让卢世璧一次次奔向最危险的地方。

 

    2008年,汶川地震发生后,曾参加邢台、营口、唐山重大地震灾害救援,有着丰富救治经验的卢世璧主动请战。当时他身患癌症,老伴已去世,女儿挽留,领导规劝,但年近八旬的他还是毅然赶赴震区。饱受老年性骨关节炎病痛折磨的他,一边拄着拐杖挪步子,一边焦急地自责:“我要是能走快一点,就能多救一个人。”

 

    在卢世璧的“保肢治疗”下,不少伤员保住了濒临残疾的腿。家属看到满头白发、手拄拐杖的卢世璧,忍不住哭着道谢。

 

    “当人民有难的时候,作为一名老党员,当然要冲在最前沿。”在卢世璧的时间表里,没有暂停,没有休息。而让人悲痛的是,去年3月28日,卢世璧因病逝世,铁医战士终于可以“休息”了……

 

    卢世璧的一生让人倾慕又感叹——在从军从医的人生道路上,他树立了白衣战士一心向党、赤诚奉献的光辉旗帜;在面对险情、危机、挫折的时候,他步履坚定、从未迟疑!

 

    (本报记者 崔兴毅)

 

    原文:https://epaper.gmw.cn/gmrb/html/2021-08/23/nw.D110000gmrb_20210823_4-01.htm

版权所有:中国工程院
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(中国工程院)
邮政信箱:北京8068信箱
邮编:100088
电话:8610-59300000
传真:8610-59300001
邮箱:bgt@cae.cn
Baidu
map